5月13日上午,2025中国品牌日(山东)活动在青岛盛大启幕。活动现场,备受瞩目的第四批100个“好品山东”品牌名单正式揭晓,涵盖制造业产品品牌78个、服务业品牌14个、区域品牌2个、地理标志6个。其中,烟店镇山东省宇捷轴承制造有限公司凭借卓越的产品的质量与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成功入选制造业产品品牌,为烟店镇产业高质量发展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此次宇捷轴承入选“好品山东”品牌,不仅逐步提升烟店镇轴承产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向烟店镇集聚,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同时也将激励镇域内别的企业以宇捷轴承为榜样,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推动烟店镇轴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下一步,烟店镇将以此为契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搭建产业高质量发展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助力企业提升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品牌竞争力,为“好品山东”建设贡献更多烟店力量。(来源:轴都烟店)
2025年5月14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2025年第2号公告,批准《紧固件产品质量分级第1部分:总体要求》等13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团体标准。详情见公告正文:(标准工作部)
2025年5月9日,2025厦门工业博览会暨第29届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厦门工博会”)在厦门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奇出席开幕仪式并致辞。李奇副会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始终致力于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希望能够通过厦门工博会凝聚全球智慧,加速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助力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愿与两岸同仁携手,以厦门工博会为桥梁,书写两岸融合发展的新篇章。本届展会进聚焦“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全面展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新能源装备、数字化的经济等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总展览面积达7.6万平方米,吸引了境内外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家企业参展,展会期间将举办20多场会议活动,构建集技术转化、商贸合作、产业升级于一体的国际级工业生态平台。展会创新采用1+N展览架构,以厦门工博会为核心引擎,联动举办厦门电子信息暨数字化的经济博览会、厦门新能源产业博览会、厦门智能建造展览会三大专题展,展览范围完整覆盖行业上下游全产业链条。展览工作部主任陈家良陪同出席展会相关活动。(展览工作部)
5月13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25第25届立嘉国际智能装备展览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宋志明出席展览会并在第七届工业母机创新突破发展大会上作主旨报告。宋志明副会长从机械工业“十四五”发展基本情况、机械工业发展面临的趋势、“十五五”规划编制情况及行业走势研判三个方面对机械工业情况做了详细分析。同时,他在报告中指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工业母机行业发展,沟通政府、反映诉求、协同创新、转化成果、自律规范、营造环境。作为中西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工业展会之一,本届立嘉国际智能装备展览会聚焦智能升级,西部机遇,通过高端装备及技术展示、行业高端论坛及对接活动,助力西部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本届展会展出面积为9万平米,汇聚了来自1128家海内外参展企业,集中展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高端装备、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最新技术与解决方案。展览工作部有关人员陪同参加展览会相关活动。(展览工作部)
近年来,襄阳以入围国家、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紧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共性难题,从典型数字化场景建设入手,以点带面、以链织网,趟出了一条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的襄阳路径。纺织作为襄阳的根植性主导产业之一,对于关税贸易、市场波动的感受最直接,对单位时间生产效率、能耗、产品良率等也最敏感。襄阳以设备管理为核心,发挥奖补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带领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湖北金恒昌纺织有限公司就是这里面的受益者。湖北金恒昌纺织有限公司数字化转型负责人张子怡介绍:“每台织机安装了断纱检测系统,实时检测断纱点位,并结合人工智能预测潜在断纱风险,减少停台次数。在数字化系统的管控下,棉花原料被更合理的利用,产品质量(良品率)提升了20%,损耗降低了10%。”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难在“不敢转”、“不会转”和“不想转”,核心是中小企业对于数字化改造的“不清晰”、“不了解”和“不明白”。为解决这一问题,襄阳根据产业实际确定高端装备、纺织服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现代化工、电子器件及控制装备等5个细分行业,多模式推动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襄阳市经信局企业科科长曾旭光表示:“我们深入调研企业,分析行业共性需求,组织服务商和行业专家针对我市大量中小企业数字化行业特点,探索征集推广针对行业共性的小快轻准转型模式,以重点场景+轻量化个性开发的转型模式,用较低成本满足企业改造需求。”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梯次开展智改数转、注重实效。在襄阳博亚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A2车间,通过数字化改造,工业设计实现了从图纸到车间工位的无缝对接。打通设计、库存与生产计划之间的数据链需求,化解装备制造业都会存在的库存周转率不高、产品设计管理不规范等难题,襄阳博亚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集成化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引入,车间生产节拍逐步优化,管理成本全面缩减。强化企业转型路径引导,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从“理念规划、政策驱动”,向“规模实践、价值驱动”转型。截至目前,襄阳已累计获评数字化领域国家级试点示范20个,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62家,总量双双位居全省前列。
今年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围绕定标准、建体系、强生态,着力培育发展研发型企业,取得一定成效。一是系统谋划打基础。1月27日,武汉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武汉市加快培育研发型企业推进研发产业化实施方案(2025-2027年)》后,武汉市科学技术创新局先后出台《武汉市研发型企业建设指引(试行)》《武汉市研发型企业创新计划实施方案(试行)》等,坚持“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细化研发型企业定义、入库条件、入库程序、日常管理、政策服务等要素,为企业向研发型方向发展提供相关依据。二是分类支持强支撑。实施研发型企业创新计划,分类对研发型企业与科研服务业“双入库”企业、新设研发型企业、示范研发型企业等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年的补贴支持。其中,对于示范研发型企业着重构建包含研发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研发服务效益、产业贡献度等维度的量化评价体系,特别是对“人工智能大模型+科学研究”、外向型研发等予以引导性支持,加快培育一批研发能力强、技术转化效率高、市场竞争力突出的研发型企业。三是突出特色出实效。今年一季度,首批入库15家研发型企业。其中,部分企业与相关公司签订单笔合同金融超10亿元的技术合作协议,9家企业获得各类风险投资超20亿元。企业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科学研究”,有关企业专注于AI赋能新药化学合成,已与多家世界顶级药企和服务商展开深度合作。
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绿电优势,今年以来,云南高端制造业持续较快增长。一季度,云南省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3%、12.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9.5、8.0个百分点。滇中腹地玉溪,凭借优越的气候环境和铸造资源,已构建起涵盖冶炼铸造、零部件制造、光机生产、整机装配及销售服务的数字控制机床全产业链,汇聚了30多家数字控制机床规上企业,形成年产机床铸件30万吨、光机4万台、整机1万台的产能规模,近年来以占全省数字控制机床60%的产值持续领跑。云南红塔产业园区研和数控产业园成为全国知名、全省最大、品种最全的数控机床光机制造基地,“玉溪红塔区数控机床产业集群”入列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瞄准打造西南地区先进装备制造示范基地目标,昆明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加力提速:通用技术集团昆明机床厂完成整体搬迁,云内动力智能无人配送车下线G手机、PC服务器、OLED微型显示面板实现“昆明造”,新引进的山东龙马集团南方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电力新材料装备产业集群科技园等20余个装备产业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全力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力争早日实现千亿级目标。作为云南省“绿电+先进制造”的优质赛道,新能源电池产业表现依然抢眼:在近3年来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产业增加值增长86.3%,比2024年全年提高62.7个百分点。新能源电池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持续壮大,得益于重点项目牵引、优势企业梯队壮大和储能行业助力。同时,储能市场火热,致信、远信、海博思创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带动,也给新能源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业内人士认为,云南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缘于矿产等资源的有力支撑,云南省有82种矿产查明资源储量排在全国前10位,其中,铁、铜、铝、硅、稀土等储量较高的原材料是制造“工业母机”、电线电缆等产品的重要原料。适用于铸造的优质铁矿资源丰富,仅玉溪矿产探明储量达7.23亿吨,占云南省已探明储量的33%,峨山、新平、通海、红塔等地发展“工业母机”用铸件,规模及产能居西南地区之首。云南省拥有近600万吨电解铝产能及绿色能源,为汽车零部件铝深加工产业提供了强大支撑。政策赋能为全省先进制造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位统筹,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构建政策体系,深入实施《云南省“十四五”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和“工业母机”、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一系列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动云南省先进装备制造业进入快车道,经济总量和效益快速提升,发展后劲与活力明显地增强,涌现出一批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44户装备制造企业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北方奥雷德、蓝晶、震安、云内、铁建装备等5户企业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云南省装备制造业共创建3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9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目前,云南省初步形成了以曲靖、昆明、玉溪为重点,大理、昭通为支撑,保山、楚雄、红河等州市为依托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正在加快形成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产业集群。昆明、玉溪、楚雄三大数控机床产业基地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形成较好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基础,昆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下一步,云南省将认真贯彻落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及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聚焦氢能、储能、新能源电池、智能网联汽车、农机装备、“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大力抓项目扩投资保消费,推进产业链优化提升,培育优质经营主体,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扩容增效。
近日,杭州市紧固件行业商会会长黄成安一行先后走访了常熟市标准件厂有限公司和工品一号,开展交流合作。参观交流,共商发展2025年5月9日下午,杭州市紧固件行业商会会长、奥展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成安一行莅临常熟市标准件厂有限公司参观交流。常熟市标准件厂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永峰、副董事长许守进等高层领导接待并陪同参观。双方就行业协会的发展、生产精益管理、市场拓展等关键议题深入探讨,达成共识,将以更加紧密的合作为行业发展增添新动能,推动紧固件行业高质量前行,共同开拓更广阔市场。调研工品一号,探索合作新思路2025年5月12日,黄成安会长携常务副会长赵关祥、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卫标、秘书处常务秘书长陈素敏等一行走访工品一号。工品一号创始人兼CEO陈华根全程陪同接待,双方就行业发展与企业创新展开深入交流。在参观工品一号的办公区域与核心业务板块后,双方在座谈会上深入探讨。陈华根介绍了公司团队建设、发展规划、数字化转型成果等基本情况。黄成安对工品一号的发展成果表示肯定,询问了企业经营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合作共赢发展的新思路。陈华根表示将积极做出响应商会倡议,加强与行业伙伴的联动发展。此次杭州市紧固件行业商会会长黄成安一行的走访调研,促进了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为紧固件行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通过深入探讨和交流,各方有望在未来的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一同推动行业进步。
2025年5月8-9日,2025年机械工业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班在四川德阳举办。此次培训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机械联)主办,国机重型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机械联党委常委杨学桐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机械联党委常委杨学桐在致辞中指出,国际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和“国际贸易通行证”,机械工业是最早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行业之一。多年来,机械工业国际标准化工作从参与者转变为贡献者、推动者,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标准化人才是推动标准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石,持续提升国际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机械工业国际标准化的重要任务。国机重型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俊辉致欢迎词,中国机械联副总工程师谭湘宁介绍机械工业国际标准化情况,特邀嘉宾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二十七届主席、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张晓刚专题授课《标准制度型开放与中国制造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内燃机技术委员会(ISO/TC70)经理计维斌、国际电工委员会/企业设备与系统集成分委会(IEC/SC65E)副主席丁露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技术委员会(ISO/TC195)经理刘双,围绕公司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国际标准编写技巧和国际标准工作程序进行授课。此次培训是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标准化人才教育培训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具体举措,也是中国机械联组织并且开展的2025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之一。来自机械工业领域的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国内技术对口单位、标委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单位的109名国际标准化工作人员和技术骨干参加培训。(标准工作部)
2025年5月12日下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机械联)执行副会长、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罗俊杰带队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专题调研。中电联党委委员、专职副理事长安洪光等领导接待了调研组一行。安洪光副理事长对调研组一行表示欢迎,介绍了中电联的业务情况,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行业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电力行业“十五五”规划研究工作,并表示希望同中国机械联及系统协(学)会、企业和事业单位加强沟通交流。罗俊杰执行副会长介绍了“十四五”以来机械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编制的进展情况及“十五五”期间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想法与思考,并表示愿同中电联建立常态化的协调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重大活动、课题研究等领域合作,推动取得更多务实成果。中国机械联与中电联各部门同志围绕如何加强机械工业与电力行业的深层次地融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共同应对全球市场变化等问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双方一致表示,愿逐步加强沟通协作,密切合作关系,共同促进行业间的协同发展。中电联副秘书长、电力装备及供应链分会会长丁永福,规划发展部、国际合作部、理事会工作部、会员与企业文化建设部、电力发展研究院、科技中心、人才评价与教育培训中心、电力发展研究院能源研究部有关同志参与接待,中国机械联副秘书长佘伟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驻会副会长沈江、机械工业发电设备中心副主任孟彦辉,以及中国机械联行业发展部、展览工作部、科技工作部、会员工作部、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能源互联网设备与技术分会有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行业发展部)